炎症因子在慢性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等)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很多知名国家医疗机构甚至认为一半以上的慢性病与长期炎症因子超标有关,减少炎症因子是减少慢性病风险、改善慢性病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仅仅用药来抑制疾病指标。这些炎症因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研究认为与肠道菌群、饮食关联巨大,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好好改善。
一、不同脂肪摄入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不同
脂肪的摄入是人体必需的,但是不同类型脂肪的人体健康影响不同。不同膳食脂肪的乳化u、消化速度、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不一样,可能影响肠道菌群菌群构成,而肠道菌群结果与功能变化又反过来影响脂肪的吸收与炎症相关的因子。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与全身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有关,适当摄入单、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健康。
二、炎症性饮食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对15项研究(涉及名研究对象)的荟萃分析发现,促炎性饮食(平常饮食中促炎性食物多,以饮食炎症指数来进行评估)与健康风险的显著增加有关,增加心肌梗死、死亡率、癌症等等风险。
三、不同蛋白质的炎症影响不同
动物实验(小鼠)发现,高酪蛋白饮食(30%)促进高脂饮食的不良代谢,增加小鼠的肠道通透性,出现低度炎症、代谢异常与肝功能异常,有害菌增加;但是,乳清蛋白就没有发现这样的作用,反而会有健康改善作用。
四、哪些食物属于促进炎症食物?
根据相关饮食炎症指数(DII)的一些研究,论文认为促炎得分高的食品包括:红肉和加工肉类、精制谷物、碳酸饮料、快餐、油炸食品等等;促炎得分低的食物包括:*色和绿叶蔬菜及其果汁、坚果、豆制品、咖啡、茶、葡萄酒等。
因此,不管是糖尿病人还是健康人,平常要少吃点促炎性食物,多吃健康食物,少吃饱和脂肪,这样减少炎症因子,缓解病情。#健康常识#
作者简介:
史先生,硕士,一级公共营养师(高级技师),高级健康管理师,亚太整合糖尿病防治联盟副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内分泌糖尿病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保险专委会委员,新浪微博等健康大V,长期从事糖尿病相关课题研究、健康管理、健康科普等工作,特别是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糖尿病及相关亚健康问题方面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