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日,吉林市万达实验小学跳绳社团的学生们在侯维东(右一)的指导下进行大绳训练。
41岁的侯维东,不仅是一名跳绳运动员,还是一名国家级跳绳教练,同时也在做校园跳绳项目的推广普及。年7月,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跳绳世界杯的赛场上,侯维东带领自己的两名学生斩获5金3银2铜的成绩,仅他一人,便独得4金2银。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
近年来,*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卫生和健康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
今年年初,一场由新型冠状病*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作为防控疫情的重要阵地,学校如何面对大规模高传染性疫情?学校教育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应当和可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教育全领域如何回应这一国家战略?如何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在当前大规模疫情暴发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教育全领域急需一场“促进健康觉醒、提高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的教育变革。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现状堪忧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的成败,也与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密切相关。但是,年以来多项涉及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而视力不良、肥胖率、龋齿率等健康问题不断上升,且不断呈现低龄化趋势。例如,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调查,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国务院办公厅则在年颁布的《国民营养计划(-年)》中,明确把控制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
另一方面,学生是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易受害群体。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容易在地震、洪灾、火灾、传染病等突发事件中成为受害者,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损失。但是目前学校教育并没有把传染病疫情预防、应急知识、防控知识和能力系统地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当前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问题,源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动因:既涉及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现代教育因素,更涉及将健康与医学纳入商品范畴的利益团体的合谋;表现在个体层面,则反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似是而非的健康知识、模糊的健康行为与未必科学的健康思维方式,导致青少年无法形成对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与生命动力的正确认识和有效行动。
学校中身体与健康教育的缺位
当前,学校中身体与健康教育的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层面缺乏身体与健康教育的整体、分级与分类指导体系,制度性安排的缺位导致学校各自为战、效率低下,学校中的身体与健康教育整体上处于缺位状态。
第二,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着“身心二元”的教育理念,只重视学生心智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体质与健康问题,局限了身体与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应有地位,难以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第三,即使存在一定的身体与健康教育,常常被窄化为单一的体育课、活动课、生理卫生课、体育节或学校的健康宣传,忽略了身体与健康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此外,学校生活还以一种秘而不宣的形式对学生的身体进行规训,师生甚至意识不到这种规训的存在。在周而复始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了一种缄默的身体知识。这种身体知识一方面以遵守纪律、机械呆板为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严重缺乏正确的身体知识和健康认知,比如,意识不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为上学过程中眼睛近视是合情合理的,认为通过“打学习疲劳战”换取学习成绩是合理的。事实上,这种观念业已引发了诸多严重后果,例如近年来诸多年轻学子因过度劳累、长期熬夜猝死的案例日渐增多。
简言之,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