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圈养”池塘分级养殖模式是“圈养”池塘与其他池塘采取分级养殖模式养殖同一批鱼种,共用同一水源地,共同处理养殖废弃物的一种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加州鲈鱼,因其原产于美国加州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故以加州命名,上个世纪以来被引入我国,因为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加州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吃食活饵,对水温的要求高,育苗的难度大,养殖规模没有太大变化。随着近年来饲料工艺的成熟以及丰厚的养殖利润,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养殖户从事加州鲈养殖。使其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养殖品种之一。笔者走访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中坝村建设的“圈养”系统,因采取分级养殖加州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同时配备有尾水处理设施,作为当地将高密度科学养殖和绿色环保结合起来的杰出代表,现将其主要的设施和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一、养殖场地的条件与设施情况养殖池塘位于沱江二级支流旭水河中下游,占地总面积亩,平均水深1.5米,其中“圈养”系统所在养殖池塘20亩,其余池塘进行分级养殖。该系统的核心“圈养”设施位于养殖池塘边缘的中心位置,共配备8个“圈养”桶,占地近平方米,平均水深1.7米,由“圈养”桶体、增氧系统、集排污系统和智能控制设备四部分构成。
图1池塘“圈养”设施和均压式排污示意
1.“圈养”桶体直径4米,高度3.1米,由PE食品级材质构成,整体呈圆柱形,“圈养”桶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圆锥体。养殖水体约20立方米。进水口在桶壁上端离水面20厘米处,由多个圆孔组成,内外水体在水压的作用下自由交换,集污区和排污口位于桶体底部,内设固定式防逃网和活动式捕捞网隔,将鱼、粪进行分离。捕捞时可整体抬网起捕,大大节约捕捞成本。
2.增氧系统进气管用PPR管连接,桶壁中下层铺设两圈微孔增氧管,采用5千瓦罗茨鼓风机(一备一用)24小时进行增氧,增氧产生的气泡在桶内形成由池壁向中央推送的水流,将残饵、粪便等养殖废弃物推送到桶中央部位,利于其沉降、收集、排出。为避免桶内缺氧,额外配备瓦纯氧机。桶内安装有溶氧、温度探头,对桶内的水温和溶氧进行实时监测。
3.排污系统由池底的7.5千瓦吸污泵和池边的尾水塔共同构成,八个桶由一个总开关和八个分开关分别控制排污,当残饵、粪便等水中的废弃物下沉至网箱底部集污口后,开启吸污泵,可将含残饵、粪便的污水吸入尾水塔,尾水塔中部安装有带阀门的出水管,抽取上清液滴灌山上果园,下部为漏斗状,用于收集尾水中的固体沉积物,沉淀下来的固体沉积物作为有机肥,供果树蔬菜使用。
4.智能控制系统(1)底排污控制
通过电磁阀控制潜水泵的开关及持续时间,从而控制排污量。
(2)风机自动切换控制
通过程序设置,可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风机自动切换,避免单台机器使用时间过长,温度过高。
(3)自动滴灌控制
通过电磁阀自动控制尾水塔水泵开启和关闭及持续时间来实现自动滴灌控制。
(4)溶氧、水温监测
包括主机、探头等设备,实现溶氧、水温的自动监测,可设定阈值,当测定溶氧值高于和低于阈值,实现增氧机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二、养殖过程养殖过程中利用“圈养”系统进行分级养殖,养殖各阶段在不同的“圈养”桶进行。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影响加州鲈的生长速度,根据加州鲈的规格不断调整养殖密度,保证加州鲈规格整齐,避免加州鲈相互残杀,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加州鲈养殖利润最大化。
1.清塘消*在上个养殖周期结束后,即排干池水,充分晒塘,用生石灰千克彻底清塘消*,杀死池塘中的野杂鱼和病原体。
2.肥水培藻放苗前7天,全池泼洒千克发酵后的绿色有机肥进行肥水。肥水完成后泼洒30斤*豆与斤水混合机打出的豆浆,培育轮虫和无节幼体,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
3.鱼苗下塘2月20日天气晴朗,自贡地区水温已经达15℃以上,开始放苗,选择体质强壮、品质优良、规格一致尾/斤的眉山鲈鱼苗,经汽车运输到达塘口,用4%食盐溶液消*10-20分钟,待其逐渐适应水温后,按照每桶尾的密度放入5-8号“圈养”桶进行苗种培育。
4.鱼苗培育用0号鲈鱼颗粒饲料投喂,逐步实现“三定”即定时、定点、定量,培育20天左右,养殖鲈鱼苗规格5克以上改喂1号鲈鱼颗粒饲料。
5.分级筛选3月10日第一次过筛,将本阶段四个“圈养”桶中规格最大的加州鲈移入1号“圈养”桶(规格5克约尾),3月30日第二次过筛,将本阶段四个“圈养”桶中规格最大的加州鲈移入2号“圈养”桶(规格10克约尾),4月15日第三次过筛,将本阶段四个“圈养”桶中规格最大的加州鲈移入3号“圈养”桶(规格15克约尾),4月30日第四次过筛,将本阶段四个“圈养”桶中规格最大的加州鲈移入4号“圈养”桶(规格25克约尾)。在四次过筛过程中选取规格最小的鱼种卖掉,共计约4万尾。经过四次筛选的8个“圈养”桶形成了5个生长梯度,每个桶内加州鲈数量大体一致(约尾)。
6.成鱼出售8月底1号“圈养”桶加州鲈成鱼开始上市,2-4号“圈养”桶稍晚,5-8号“圈养”桶上市最晚。一般情况下,8月底筛选9两以上加州鲈出售,加州鲈行情较好则全部出售,不理想则部分出售,留存部分未达规格鱼种集中在1-2个“圈养”桶继续养殖至明年上市。同时在1-4号“圈养”桶出售完毕后,按清售顺序购买下一批鲈鱼苗放至“圈养”桶内养殖,使8个“圈养”桶得以继续维持5个生长梯度。整个养殖过程依据市场行情放苗、售苗和出鱼,以获得较高的养殖收益。
三、养殖的管理1.养殖过程管理(1)养殖管理
投喂饲料时观察鲈鱼摄食情况,定期打样观察鲈鱼生长情况,定期进行巡塘,及时捞出病鱼、死鱼,解剖查看有无病害情况。按要求做好养殖记录(投喂、用药)。
(2)水质监控
严格防止农药等化学物质流入池中,保持良好的水质,保证充足溶氧,避免池水过于清瘦或肥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配备专人定期进行水质的检测。
(3)合理控制投喂时间和投喂量
按照水温、溶氧、鱼体摄食活跃度控制每餐投喂量,投喂不宜过量,以八分饱为宜,鱼体在半饥饿状态下免疫力最好;过量饱食状态下,鱼体免疫力明显下降,肝胆负担明显加重,容易患病。鱼体生长至二两以后采取两餐投喂,每餐至抢食不激烈即可,养殖后期加州鲈肝胆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可在饲料中加拌中草药预防肝胆出现病变,及因鱼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其他病症。投喂时间以鱼苗期20分钟,成鱼期40-50分钟为参考,根据具体养殖情况上下浮动,随着加州鲈规格的增大投喂时间越长。
2.设施管理(1)底排污控制柜
每天吸污2次,一般在餐后1小时左右,每次20分钟。
(2)风机自动切换控制阀
风机24小时常开,为防止风机过热,每4小时自动切换一次。
(3)自动滴灌控制柜
每天早上定时开启40分钟,将上清液从尾水塔滴灌至田间瓜果蔬菜。
(4)溶氧温度实时监控柜
连接制氧机,设定阈值4毫克/升,当水中溶氧低于4毫克/升自动开启制氧机,低于2毫克/升时短信报警。
(5)设施的维护与检修
罗茨鼓风机、各式自动控制柜和养殖基础设施要定期做好维护,防止机械损坏,对养殖造成不良影响。
3.鱼病防治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和地域的扩大,加州鲈病害越来越多,主要分为寄生虫病(车轮虫、锚头蚤、指环虫等)、细菌病(诺卡式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和病*病(虹彩病*等)三大类,在养殖过程中始终应秉持“防重于治”的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由执业兽医师使用中草药防治并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四、养殖效益分析为了便于对比,按设施所在的20亩池塘计算投入和产出
1.投入成本塘租费1.6万元,苗种成本4.3万元,人工费4.8万元,饲料渔药13.4万元,设备按十年折旧费2.1万元、捕捞费0.51万元,电费1.75万元,总计投入28.46万元。
2.总产值4月中旬卖鲈鱼苗种约4万尾(10g)50元,截至年10月底起捕“圈养”加州鲈尾,成活率84.77%,产量斤,按均价18元/斤计算,产值元,外塘其他鱼类产出斤,按均价5元/斤计算,产值元,总产值达元。
3.总利润总投入28.46万元,总产值59.33万元,总利润30.87万元,亩均利润1.54万元。
表1智能“圈养”模式与传统养殖经济效益对比(万元)五、小结经过长时间的养殖跟踪观察和养殖数据收集。本设施养殖模式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产能高效、产值丰厚。“圈养”内循环分级养殖模式下每立方水体可以产出加州鲈74.55千克,加之通过分级养殖提前出鱼,加州鲈销售价格较高,利润较为可观。二是鱼体健康、水环境无污染。面对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对水产品越来越旺盛的需求,水产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的强度也在不断增加,水产养殖自身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巨大,不容小觑。“圈养”内循环分级养殖模式排出养殖尾水经过多重处理,不仅使尾水得以净化,还能将之再次利用。综上所述,“圈养”内循环分级养殖模式是将高效养殖模式和绿色养殖模式结合的一次探索,不仅能产生较高的生产价值,还符合当今社会生态发展的要求,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四川渔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俊霖邓玉平饶勇刘超陈章吴宗文刘晓东
本期编辑:刘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