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历来给人的印象是“冷冰冰”且客户粘性较低的。
如券商行业在“佣金战”以及互联网开户放开的初期,客户转换证券公司的现象非常频繁。
如银行业利率上浮/理财利率更高时,揽储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保险业的保单历来比较冗长,能够仔细读完的客户本就偏少。客户多是行业外人士,大多看个一知半解,往往身边朋友推荐哪种保险,有需要的就会去投保。在*策限制保代“野蛮生长”后,保险公司更需要一种内生的力量来拉动业绩长期增长。主动贴近客户,提升“金融温度”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下面教主顺着本次雪球“投资炼金季”盛总的发言,从生态“、”“产品”、“渠道”几个角度看平安现在的改革能否带来再一次“蝶变”。
一、生态。
客户的增长是业绩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尤其是保代开始重视质量的后保险时代),客户的争夺变得异常透明。平安没有沿用此前多元金融的单主业获客思维,而是拥抱互联网,拥抱科技,通过生态为金融主业引流。
(平安新增金融客户中来自五大生态圈的占比逐年提升)
各生态用户的持续提升主要在于优于同类产品的极致便捷体验。
(一)汽车。
平安有“平安好车主APP”,人工智能应答助手问题覆盖比率逐步提升,“一键救援”、“一键理赔”等服务让车主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救援/定损赔款。
(二)银行。
平安升级了“平安口袋银行APP”,与汽车之家共建汽车生态圈,并连接京东、携程等相关场景。
(三)医疗。
作为每年为金融新增客户15-20%的主力*,医疗板块得到了集团资源的重点照顾。医院、线上专科诊室频频落地;
平安医保科技打通医保区域不断扩围(中标医保客户子系统、商保客户总计万+);平安数字医疗专利数全球第一;
重组方正医疗资产尘埃落定。
(四)不同APP,一组账号密码,互联互通。
智能手机时代,APP泛滥成灾,不同的账号和登录密码是这个时代让人焦虑的问题。
传统金融业务除了要做深、做透,做出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模式以外,最重要的是把握未来新的增长点,要与潜在客户(年轻人)的场景高度一致。而中国平安的金管家、平安健康、陆金所等APP均可以实现一组账号,互联互通。
一个客户,一张账单,多个产品的一站式服务,中国只有平安有这样的模式。
同业竞争对手,如国寿、新华保险虽有着“鼎新工程”、“一体两翼”等类似布局,但不论是生态搭建的广度还是改革涉及的深度均不及平安。
二、金融。
当下寿险依然贡献了平安每年净利润的70%,公司聚焦产品、渠道两大块开启“1+4”改革,用“有温度的金融”,构建长端的壁垒。
平安寿险2.18亿的客户中,有60%是使用平安的健康服务,使用过平安健康服务,AUM、客户黏性都是没有使用的1.5倍以上。是否有“能打”的产品是客户是否“买账”的基础。
(一)有温度的产品(安心保障、全面守护、有需必应)。
“红枣泡枸杞”虽然是一句戏言,但也折射出了当下各年龄段的人注重养生的心理。
年我国医疗健康总支出达6万亿,到年有望达到16万亿的标准。除了医保的大头之外,商业保险业成为了居民医疗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1.平安福迎来再升级。年初,平安高端系列平安六福保险产品计划重磅上市,打造分组多层次给付重疾产品,满足高端客户多次保障需求。平安福系列作为中国平安最有号召力的重疾品种,从产品的转变就能体现出产品的“温度”。平安六福提供高达种疾病保障,覆盖轻、中、重症各个阶段,给予不同疾病阶段专属资金支持。其中,重疾病种由原来的种扩展至种,轻症赔付次数由原来最高3次提升至最高6次,并新增20种中症责任,超全保障实现分层守护。(1)平安六福延续“保障会长大”优势。
若客户在70周岁的保单周年日前不幸罹患轻症或中症,最高可分别增加相当于基本保额60%或20%的额外身故和重疾保险金。
如客户达成约定运动目标,最高可增加相当于基本保额10%的额外重疾和身故保险金。(连续24个月运动达标(每月25天,每天步数大于00步),轻症可增加2%保额,中症可增加5%保额,重疾及身故可增加10%保额)。也就是说客户最高可享90%的保障额度增长。
此外,平安六福可灵活搭配附加险种,满足客户特定疾病保障需求。如等待期后初次发生轻症或中症,还可免交豁免期内剩余各期保费,保障继续有效。(2)投保时被保人为未成年人,可享15种少儿特疾%保额保障,亮点是特疾保至终身,含高发的白血病。(3)主险满期生存金,未发生重疾理赔,80岁主险满期可领回所交保费。(4)身故保险金为保额与已交保费两者取大,而非只是保额,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所交总保费超过保额的人有利。如果发生重疾理赔,身故金要减去重疾理赔金。
解读:从产品的设定来看,鼓励为少儿被保险人投保,同时身故金可超过保额(鼓励长交,多交)。与公司“增加长期保障型产品”的定位相一致。
同时重疾险投保人此前很大的顾虑就是:如果在预定年龄前未出现理赔,这笔保费则变成了沉没成本。
现在不论是上述的“平安六福”还是新产品“守护百分百”都有返还条款,后者甚至领取满期金后还可以拿到重疾赔偿/身故补偿。
平安寿险新产品所能提供的远不止于此。(二)有温度的服务(极致服务、舒心体验、简单便捷)。
在医疗领域平安已经形成了线上打通医保—在线诊疗—医院绿色通道—线下检查—送药快达—保代+全国专科稀缺资源协同的全闭环经营方式。其中最有特色的一点是给保险客户提供日常基础服务,这在国内保险领域是闻所未闻的。
此前看平安的新闻,很多稿子都提到过“臻享RUN”,并将“乐享RUN”、“尊享RUN”、“尊享RUNPlus”的保障说的很详细,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产品。其实“臻享RUN”是平安寿险客户基础服务的载体,而并非产品。
乐享RUN为每位客户配备一名家庭医生,提供日常健康服务、小病专业诊疗、慢病预防管理、大病专案管理的体系化健康增值服务;
尊享RUN在此基础上,增加音视频问诊服务和运动涨保障权益;
尊享RUNPlus为客户定制运动、营养方案,并通过运动涨保障等方式激励客户培养运动习惯。
在亚健康时,尊享RUNPlus为客户提供减重方案、睡眠管理方案、特色体检服务,减少客户患病几率。
在患病时,客户可享受专业医生7*24小时音视频在线问诊、门诊预约及陪诊、术后上门护理等服务。
针对慢病客户,尊享RUNPlus涵盖的控糖训练营可助力客户养成良好控糖习惯,内分泌专科医生、健康管理师、营养管理师提供呵护式血糖管理服务。
如客户不幸罹患重疾,专属医生管家还将提供从治疗期、治疗中到治疗后的全阶段重疾专案管理服务。
现在平安的就医绿色通道已经陆续铺开,可以帮助被保险人在医院挂号,帮助客户住院。客户不用跑一步,保代可以全部协助解决。
平安寿险VIP还有专人陪诊,医院检查治疗问诊,客户等着就可以了。事前事后安排车子送客户回家,回家后有专人跟踪客户后期恢复情况。关于平安RUN服务的获得有以下几种方式:1.老重疾险的客户免费送了一年平安RUN的体验服务。
2.新上市的重疾险产品,只要购买就送乐享RUN,购买六福产品满1.5万的客户享受的是尊享RUN。
3.公司年缴保费达标的VIP可以一直享受尊享RUN服务。
未来“臻享RUN”将成为连接金融、医疗、养老服务的桥梁。
(三)有温度的代理人队伍(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暖心服务)。
魏征曾劝谏唐太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步步为营,居安思危才成就了“贞观盛世”。
如今,平安主动着力于更“扎实”的增长,构建长期壁垒,“结硬寨,打呆仗”。经常看月度险企保费的乡亲可能会觉得平安的保费收入大逊预期,其实这是平安着重提升保代素质,放弃短期激励的主动选择。
(去年起,平安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就大为减少。体现了公司强化保代基础素质为主,短期业绩为次的意图)
保险业也是这样同质化竞争非常强的行业。几份不同公司的保险单,如果让普通投保人解读其中的“性价比”,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签单除了取决于保代的销售手段之外,还有就是保代实实在在为客户着想的贴心服务。
而现在客户从签订保单的第一天,就能享受到基础的服务,客户与平安互动增加的背后也是信任感的与日俱增,投保人之间的口耳相传效果必然好于保代的营销。
举个例子,保险的主要客户群体是老年人,而老年人在就医的过程中往往只懂得窗口挂号就诊,而数字化时代线上挂号成为了更有效率的方式。尤其是新冠疫情后,医院更是鼓励线上挂号,给老年人就诊带来了诸多的不适感。在有需求的前提下,本地的平安保代不但能够辅助客户进行线上挂号,还能够陪同客户线下就诊,符合老年人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的诉求。
(四)有温度的信息投资者管理渠道(高效、内容丰富、渠道多样)。
可能普通投资者只是简单地投资股票,对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什么的不关心。但是对于专业投资的教主来说,平安和其他公司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从去年8月份的“平安医疗生态开放日”,到年末雪球嘉年华平安的闭门路演,再到今年一季度率先在线举行业绩发布会(路演),最后到今天的闭门路演,中国平安非常重视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有效性。雪球平台如是,其他平台亦如是。
平安系的公司,不但发布年报更为迅速(平安银行(SZ)、中国平安(SH)、上海家化等均在2月上旬公布年报)。有的乡亲可能会吐槽平安的月度保费中没有同比数据,其实看了其他险企的月度数据就知道,个别其他险企不但没有月度数据,还没有分项数据,平安的ESG评级为国内金融企业最高,信披最完善。
(五)有温度的企业。
1.社会温度。
年,平安通过搭建AI-ESG智慧管理平台赋能责任投资;推动建立中国特色ESG评价标准,并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发布“新华CN-ESG评价体系”。截至年12月末,平安责任投资规模超1.03万亿元。自“三村扶贫工程”项目实施3年来,平安从产业、健康、教育三个方向精耕细作,已在全国21个省或自治区落地该项目,累计提供产业扶贫资金超.34亿元,惠及73万贫困人口;援建升级乡村卫生所所,培训村医名,体检义诊覆盖11万余人;援建升级乡村学校所,培训乡村教师名,受益学生约30万人。
年1月27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武汉检验中心成为第一批入选新冠病*核酸检测的定点机构。
此前投保人反映较多的一件事就是,保险条款复杂,看似赔付的金额不少,但到实际应用中“这不赔”、“那不赔”的情况非常普遍。
平安的保险业务不但能实现寿险的预赔,且能够主动为客户寻找理赔理由,让客户安心。
2.股东温度。
虽然短期因保代调结构的“阵痛”,新业务价值增速承压,但从长期来看,平安年化复合NBV增速领先同业。
(平均年化内含价值增速同样大幅领先)
股价是短期业绩的“称重机”,也是长期业绩的“试金石”。像中国人寿(SH)等一些险企短期股价跑赢了平安,也主要是阶段性业绩更看好。
但保险公司的投资逻辑从来不是短期炒作,投资价值在于长期。平安长期业绩增速更亮眼,短期主动的战略转型反倒是低价布局的好机会。
此外,从上面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的增速来看,上一轮业绩的低点在-年。随后平安开始着手“金融+科技”的布局,创办/收购了几大独角兽公司,开启了新一轮业绩高增速期。今年恰逢平安33周年的生日,在此前的3个10年里,平安分别经历了保险、综合金融、金融科技的三次“蝶变”,本次开启产品+渠道改革,并积极切入医疗生态,或许是“第四次蝶变”开启的序幕。
最后,乡亲们都知道,平安旗下几大科技独角兽是按权益法计量净利润并反映在母公司的报表中的。若不是金融壹账通每年超50%的营收用来研发,平安医院的建设投入,财报会更加好看,但平安没有选择这么做。
包括去年末,在几大互联网巨头开展“社区团购”,摆出一副想要赚到每一分钱的架势的时候,平安发射了金融行业第一颗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
种种迹象表明,平安意在厚雪长坡的赛道上先行构建技术壁垒、生态壁垒,不惜拓荒前往没有经验的“无人区”,也是继保代改革之外的再次“不疾而速”。
道号明大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