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
我与华为共成长
为期不长的实习工作里,实验室的勇敢星们初绽精彩。
与其说实习是一次机会,不如说实习是一块试金石。把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场景中,适不适用、如何改良、怎样创新,都是每一个实习生初涉职场都会遇到的问题。
的勇敢星,他们在这一个试金的过程中,是怎么去发掘自身的潜力,积极主动,获得大家的肯定与支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回答吧!
可信理论、技术与工程实验室:李晴
在读/毕业院校:
香港理工大学
入司时间:/5/27
实习岗位:
云数据中心节能设计
实习期工作积极,入司6周时间,完成一个多行代码的xx节能工具开发,获得相关部门表扬。分析云数据中心电池XXXX算法相关技术,完成一篇节能算法专利idea,目前准备评审。
在华为实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公司文化中拼搏向上,永不气馁的精神。公司制度完善,后勤保障到位。实习导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同事们之间也互帮互助,非常有爱。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初次接触python编程就在三周内完成输出多行代码的任务,当然这也离不开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相比之下自己还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创新思维,系统架构,算法逻辑。
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性,面对新的和不熟悉的业务和场景,只要用心努力去学习,去钻研,就一定会做好。
在当今国际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华为公司依旧坚守自己的创新自立精神,在困难中不屈不挠,公司文化给了我很大的激励。
实习期间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好,希望在后续的实习工作中重点分析XX资源节能调度算法,在XXX节能最优解的关键问题上实现技术突破。加油!
可信理论、技术与工程实验室:华旸
在读/毕业院校:
法国国立应用科学院
入司时间:/5/20
实习岗位:软件开发工程师
入司7周,完成了AI算法服务化框架的业界调研,其调研报告包含工业界顶级IT公司的AI算法服务化框架的架构及关键技术。同时设计了故障预测预防智能算法服务化框架的架构,输出设计文档,并初步完成了基于故障预测预防算法作业平台的AI算法服务化交付的原型demo。
与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相比,进入华为公司实践让我对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新的技术和理论在不断的涌现,作为一个学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补充自己,增加对新技术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使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实习的过程中,在导师、同事的带领下不断接触到新的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此过程既丰富了我在相关领域的知识,也从独立解决问题中获得了很多成就感。
需要学习的地方,我觉得首先是相关领域的知识和对技术的理解,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磨砺。其次是要学习更好的融入团队工作,学习如何在集体中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清楚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提高效率同时在团队中不断提升自己。华为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勇于拼搏进取才能真正融入其中。
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有机会融入到一个有能量有核心技术的大型企业,了解到华为的运行,华为的公司理念,华为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我觉得这全面提升了我的眼界。
希望在剩下2个月的实习期端到端完成一个故障预测预防算法的服务化交付。
可信理论、技术与工程实验室:孟伟彬
在读/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入司时间:/5/3
实习岗位:算法工程师
公司实习1年多,在基于NLP、海量日志的故障诊断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具有行业最领先的日志诊断能力。设计了业界最优的日志处理方式、日志模板增量提取、相似模板合并等,在消费者云实际部署日志处理系统,达到xxx的模板提取准确率,xxx%的模板匹配率,异常检测准确率在xxx%以上。其中日志异常检测算法,被人工智能顶会IJCAI’19录用。
在公司工作和在实验室做研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的研究方向是异常检测,平时做实验时,我们可能认为很小比例的误报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1%的误报率也可能会产生海量的错误报警,严重影响运维工程师的效率,这个时候需要用一些”不智能”的工程化手段来人工干预解决这1%的问题。同时,有些算法往往是在一些特定数据集上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能否有效不知道,并且一个算法从被设计到真正被普遍应用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改进。
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我现在所做的都是从业务实际需求出发,能在产品线落地并且做到业界领先的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与公司合作的论文被录用。
因为之前一直是在实验室里呆着,没有接触过算法和系统的线上部署,如果以后从事类似的岗位,需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在公司一定比在学校学习得快,学到的东西马上就能应用到实战。公司各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了我很多的锻炼,各种真实的业务需求也给我的科研提供了很多思路。
实习期间表现非常优秀,不管是业务场景分析,还是算法实现落地都获得了消费者云服务高度认可。同时完成了人工智能顶会论文的发表。希望继续努力在日志故障处理领域保持领先。
可信理论、技术与工程实验室:刘冬实
在读/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入司时间:/5/27
实习岗位:算法工程师
入司6周时间,完成了一个新算法的设计,并在原型开发及验证中,开发行以上核心代码,在硬盘故障预测场景应用效果良好,目前在数据集上的验证效果查全率比之前有近XX%的提升。同时完成一篇论文初稿,准备投A类期刊TDSC。
相比学校,公司的工作更贴近应用和业务场景,即便同样的问题,也面临着更多的考量标准和挑战。一线的数据和应用场景也为算法研究、工作推进提供了更多可能。想想自己的工作以后可能会投入现网验证、使用,还有点小激动呢~
需要学习、提升的东西很多,算法、代码能力、对业务的理解、工作的协调、沟通等等,任重道远,充满期待。公司的iLearning等平台、部门的例会、平日吃饭时的聊天等都给了自己学习新知识、了解别人工作的机会。身边都是大佬,有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
入司的前些天,正是华为上热搜的时候。很荣幸能够在这个时候加入华为,贡献自己可能微不足道的一份力量。另外,北研所这边环境真的不错,食堂味道也很好,直接提升了工作和生活体验。
希望冬实可以聚焦于多维时序数据预测算法的优化,在硬盘寿命预测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
可信理论、技术与工程实验室:*宏毅
在读/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入司时间:/8/21
实习岗位:算法工程师
实习1年,独立完成基于DNN的异常检测算法落地消费者云服务,已在线上部署;并在6月SoftCOMAI挑战赛中,完成时序数据预测的核心代码,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目前正在推动智能故障树的研究进展。
在华为实习的感受,就是工作环境很棒,导师很nice,团队同事好相处。
除了需要学习更多理论知识外,还要多考虑怎么将科研成果在业界实际生产环境落地。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缺点,也从优秀努力的同事身上学到宝贵经验。
食堂好吃,工作之余要多锻炼;一开始感觉内部各种流程很繁琐,待的时间长了,越来越认可只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有近二十万员工的大企业健康发展。
业务领域跨异常检测、时序数据预测和智能故障树研究,每个领域都能够有不错的效果。继续保持争取在智能故障树上有上佳突破。
可信理论、技术与工程实验室:李玉星
在读/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入司时间:/5/27
实习岗位:算法工程师
入司6周时间,完成了无侵入网络主动探测技术的业界调研,输出调研报告。同时实现了大规模网络亚健康数据仿真平台的设计及开发,并且复现了目前业界主流的主动探测算法,在模拟数据上测试并识别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实习一个多月以来,我感觉在可靠性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不管是在新环境的适应上还是在项目的进展上都比较顺利。公司的同事非常友好,并且在相关的项目进展过程中都是有问必答,给我一种很亲切的感觉。目前的实习项目按照计划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这让我感觉非常踏实。
由于自己是第一次在公司实习,新的工作节奏让我刚开始有点不太适应,如何更好地协调快节奏的工作和业余生活可能是摆在我面前最紧要的问题。除此之外,自己在业务能力上与部门的其他同事相比还有进步空间,希望在以后实习的日子里能不断的跟大家交流沟通,让自己进步更快。
这一次的实习体验,我最大的收获首先是对公司的工作节奏有了更多切身的体会,自己在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强度不同内容的工作上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另外,我在与当前部门以及产品部门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学界和业界对于一个算法的认知可能存在一些理念上的差异,如何把一个理论性能较好的工作在实际的集群中部署达到较好的性能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且永恒的课题。
华为是一个体量大,业务覆盖范围很广的公司。作为实习生,在一个业务综合型的公司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有一种在造火箭的时候拧紧自己负责的螺丝钉的感觉。虽然做的工作对于整个公司而言可能不是最大最关键的,但是每一颗结实的螺丝都保证了整个火箭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希望接下来能够在识别的关键技术突破方向上设计出先进高效的主动探测算法。
可信理论、技术与工程实验室:陈佳
在读/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入司时间:/9/3
实习岗位:算法工程师
入司10个月,完成了智能告警关联算法的方案设计和原型开发,共计开发代码量行以上,所设计的方案在针对不同数据集的验证测试中均有着令人满意的结果,实现了同故障告警的自动关联。
在这段实习工作里,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的手上工作其实并不单纯只是自己的工作,后续很有可能有其他兄弟都依赖于自己目前的工作成果;因此在完成任务的时候,需要一种全局观,明白自己的工作在整个大布局中的位置,理解自己上下游兄弟对自己工作的关联性,让自己的工作成果最大化地方便后续其他兄弟的跟进和调用,使得整个大布局的任务能够被顺畅地执行,优秀地完成。
由于我的工作是负责设计告警关联压缩的算法,因此对于测试数据集的压缩率是衡量算法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所以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在领导和导师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改进算法,看着测试结果的压缩率逐渐地提高直至最终达到之前设定的一个很高的目标值。整个过程的成就感和兴奋感是难以言喻的。
如果以后从事类似的岗位,我感觉自己还要学习的地方就是如何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在部门整个大任务布局中的位置,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分析自己的工作要怎么完成才能最大化地推动大任务的进度前进。
因为我目前实习的岗位是算法岗,所以我经常需要向周围的兄弟们阐述自己的算法和观点。在学校里由于我和周围同学、老师的研究方向基本都有重叠,因此交流算法和思路的时候会省略一些大家默认知道的细节。但是在公司里,大家有着不同的擅长方向,因此继续沿用在学校里的交流方式经常会让对方难以理解自己的想法,经历了这一次实习,我深刻明白了要想让自己的观点无误地传达给其他人,就必须得先为对方着想,明白对方的思维方式,用对方能理解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感受最深的地方,就是学会求助自己周围的力量。公司里卧虎藏龙,技术大牛很多,当自己遇到一个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攻克的困难时,应该要及时向周围的支持力量求助,这不单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还是在提高自己手上任务所隶属大任务的完成速度,集齐力量协作完成大家共同的目标。
从代码量上来看已经完全可以称之为团队的主力了,后面可以抽一些时间做些研究工作,争取能够在研究方面有不错的产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华为实验室的舞台,
等待你们释放更耀眼的光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