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你觉得自己的身体有没有病?
有病?没病?还是亚健康?
为什么问这个呢?因为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亚健康”。
现在“亚健康”是个常用词,学医的人在说;不学医的人也在说;常规的医生在说;医学专家也在说;就连世界卫生组织(WHO)这个管着全世界人类健康的机构也不甘落后,宣称这个世界上只有5%的人处于完全健康的状态,还有20%的人身体有疾病,而剩下75%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的状态。
医院的路上
其实“亚健康”这种叫法一直以来比较模糊:有些人感觉疲劳被说成是亚健康;有些人觉得头昏被说成是亚健康;有些人记忆力下降被说成是亚健康;有些人感觉浑身不舒服就找不出毛病,也被说成是亚健康。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没有明确一个非常清晰易懂的定义,只是说“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或“第三状态”。
其实人一辈子说起来就两种生活状态,医院里住着,医院外住着,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我们是在健康和疾病之间徘徊,医院的路上。
亚健康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
举个例子:冠心病指的是保障心脏供血功能的动脉血管(医学称为冠状动脉)发生了堵塞,堵到70%程度的时候,人就会出现气短胸闷的问题,等医生检查后发现冠状动脉血管已经堵了70%左右了,就下诊断是冠心病。
那你认为是不是在医生判断得了冠心病的时候,血管才突然地堵到了70%呢?
答案很明确,当然不是了!其实冠状动脉血管堵到70%的程度,那要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
一开始当血管堵到20%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多么明显的感觉,充其量在非常生气或者干活出大力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容易疲劳或气喘胸闷,但不会被我们重视,也就是说,这阶段的身体虽然已经生病了,但我们自己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只有等到堵到70%有明显的症状了,这时才会被诊断成冠心病。
所以从时间的划分算起来,从血管没有堵的时候开始到血管堵到70%的时候,这二者之间的时间段,身体的状态就是我们说的“亚健康”。
所以“亚健康”其实更应该被称为“疾病的早期阶段”,而当我们通过检查后发现生病的时候,应该被称为“疾病的晚期”或“疾病的临床阶段”。
亚健康本质:是消耗储备的过程
什么是储备?就是先放着,等着用。比如我们平时往银行里存钱就是属于资金储备。
同样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这样的储备机制:我们有左肺和右肺,当我们安静地站着说话的时候,可能只用一半肺就够了,当我们跑步的时候,就要用到一个肺,如果还是只用一半的话,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的问题,因为没有储备了,所以当左右肺都完好的时候,我们才能自由自在的运动。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右肺长了小东西,但因为身体有储备,所以不会影响到日常的呼吸功能,在没有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胸闷气短等问题,我们就不知道肺上已经长了东西,当然更不会去看医生。等到它继续长大、再长大一点,直到把储备都消耗完了,我们才会出现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的问题,那个时候才会检查出肺部出了大问题。
首先来说,身体有储备是非常好的,因为有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储备,我们才能更好的挑战极限,通常说的激发人体潜能,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大量动用身体储备的过程。但同时储备也会带来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很多疾病在早期不会出现症状,让我们很难发现问题,比如冠心病或癌症等病症的早期。
想想你自己和周围的朋友,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等到身体出现受不了的症状时,医院的。所以病症都有早期和晚期之分,医院治的时候就是疾病的晚期,因为如果身体还能够忍受,医院的。
通过例子可以发现:我们身体其实经常都会处于有病,但自己还没感觉的阶段,而且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正确地认识到“亚健康”的实质就非常重要,就会提醒我们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