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即使喜欢旅游的朋友也很少有人去过,近几年却在中国出名了,引起国内网友的浓厚兴趣。原因很简单,曼尼普尔人和中国人长得很像,网上盛传的说法中,他们用的是“六星红旗”,自称“龙的传人”,曼尼普尔还被称为“印度小中国”。
那么,曼尼普尔和中国有什么渊源呢?不妨先了解一下其历史。
在梵语里,曼尼普尔的意思是“珍珠城”。成为印度的领地之前,曼尼普尔一直是个独立王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十九世纪英国占领印度后,曼尼普尔也不能幸免,沦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
年印度独立时,曼尼普尔也宣布独立,建立了曼尼普尔王国,年又并入印度,成为印度的中央直辖区。年,曼尼普尔从阿萨姆邦分离出去,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曼尼普尔面积2.2万公里,东临缅甸,人口万(年数据)。按族群划分,当地土著多达30多个部落,主要由梅泰人、那加人和库基人三大部落构成。梅泰语是曼尼普尔邦的官方语言。
关于当地部落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梅泰人是印度人和西方人的混血后代;也有人认为,古曼尼普尔人身上有印度人、蒙古人和雅利安人的血统;还有一些学者提出,曼尼普尔人主要是蒙古人种,肤色、毛发和印度人不一样,和中国西藏的民族同源性较强。
第三种观点的证据显而易见。曼尼普尔的主要部落尽管语言、风俗文化各不相同,但他们自称是中国唐朝的后裔,崇拜龙图腾,喜欢中国文化。
比如那加人,不但长相、语言和雅利安人不同,在被英国殖民之前,信仰也不一样。那加人自称来自“世界的东方”,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认为那加人是从中国云南或者西藏迁移过去的。一些印度学者也表示认同。
还有梅泰人,和中国人看起来也没什么区别,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崇拜和祭祀龙的传统一直存在。库基人的风俗和文化受米佐人影响比较大,米佐人的源起也没有定论,根据他们的传统习俗和思想认识,学界认为其祖先应该来自中国四川。
学界有一种推测,大约从两千年前开始,一些中国先民逐渐从云南、西藏等地穿越缅甸北部,向西进入了印度东北地区,形成了多个部落。这并不是全无依据,据考证,13世纪印度东北部建立的阿洪姆王国,是云南傣族的一个分支。
所以不光曼尼普尔邦,印度东北部的诸多民族,历史上和中国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民族、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曼尼普尔人很排斥印度,一直有强烈的独立意愿。曼尼普尔邦更像一个独立王国,当地人不讲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地语),不过印度的传统节日,当然也不跟印度人通婚。
这和曼尼普尔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印度次大陆主体通往曼尼普尔,只有一条西里古里走廊相连,而西里古里走廊的最窄处只有20公里。所以曼尼普尔和印度主体的联系相当“脆弱”。
我国使馆人员访问曼尼普尔期间,经常被误认为是本地人。曼尼普尔的劳工部长也说,他去印度其他地方出差,也常被当成中国人。
包括这位部长在内的一些当地人还说,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在五代十国时期南下,辗转来到了曼尼普尔。后来由于印度教传入,又被英国殖民,他们逐渐偏离了中华文明,但是还保留了不少中国的传统习俗,延续至今。
比如在传统观念上,他们提倡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当地人喜爱竹笛等传统乐器,流行练武术,确实存在不少“中国风”。还有当地的“桑加伊节”,背景是两条腾飞的龙。
曼尼普尔的饮食习惯和中国相似,以米饭为主食,喜欢蒸煮,口味偏向清淡。当地人吃的竹笋、咸菜、腌鱼等,和云南地区口味差不多。劳工部长招待使馆人员时,还做了红烧肉。“桑加伊节”庙会夜市很热闹,有炒面、炒饭、饺子、包子之类,也让使馆人员以为回到了中国。
在印度东北地区,曼尼普尔的分离运动最兴盛,游行、集会很常见,他们一直梦想恢复之前的曼尼普尔王国,所以印度对这里管理比较严。
但是曼尼普尔并没有用过“六星红旗”,网传的“六星红旗”照片只不过是造谣者惯用的张冠李戴手法,原照片其实是某年我国领导人访问越南时,越南官方把五星红旗印错了,闹出的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