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席珍馐甲天下一湾海产鲜千年台州的美食大胆、嗜鲜、别有风味烹山煮海,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九个县市区,九种不同风味“百县千碗·鲜在台州”的美食之路今天,我们要上路桥的腩肉烧糖圆
据说,“腩肉烧糖圆”的诞生来源于一种偶然。
旧时路桥,农村人家办喜宴,总会先上一碗滋滋冒油的红烧肉。赴宴的人毫不客气,拿起筷子争先恐后地把肉夹进自己的碗里,大口吃肉,肉汁也沉在了碗底。糖圆作为一道甜品后来也上了桌,大家又抢着把糖圆夹到留有肉汁的碗里……咸与甜,就这么相遇了。
咸中有甜、香中有糯的腩肉烧糖圆,刺激味蕾,让食客获得了更大的满足。而现在,豆面与姜汁的加入,又让这种满足得到了升华。除了是一道典型的“菜点结合”的菜品,腩肉烧糖圆还有着“代表甜甜蜜蜜和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制作食材:糯米糖圆、猪腩肉、金针干、豆面、茭白丝、小葱、精盐、姜汁、味精、黄酒等。制作方法:1、糖圆用清水煮至八成熟备用;2、锅烧热将腩肉炒香,加入其它料炒制片刻;3、淋入姜汁、黄酒,加水煮至八成熟;4、调味后,加入糖圆,放入小葱即可出锅。主角糖圆,由适量的糯米粉、温水、红糖、芝麻和少量猪板油制作而成。有种说法是,以前农民在田里干活干累了,吃上几个热量颇高的糖圆就能恢复力气。而做糖圆的过程,也是个力气活。
先将糯米粉与温水结合,揉成白白胖胖的一团,再将团子搓成长条,揪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小剂子搓成小圆团后,用手指向上顶,做成空心的帽盖状。香甜的馅料是糖圆的灵魂,把红糖和芝麻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填入帽盖里,轻轻挑起一点猪板油,将之与糖融合,完成糖与油的完美碰撞。这里用的猪板油,一定要是那种熬制成醇香的,糖圆的口感才会更好。
再慢慢将帽盖合拢捏紧,将顶端捏出个小尖尖,便成了台州糖圆的标准造型,像一个饱满的蓄势待发的种子。而小尖尖,也可以避免食客在第一口就咬到滚烫的馅料。
腩肉烧糖圆锅内加水,烧至沸腾,将这些“小白胖子”一个一个下锅。当糖圆白糯的表面焕发出水润的光泽,有八成熟时,就可以关火捞出,盛入碗内备用了。
做糖圆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糯米粉要用那种磨得很细的,粉团不要揉得太硬,也不要太软,硬了影响口感,软了就会“露馅儿”。将糯米粉团做成帽盖时,边缘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太厚煮不熟,太薄煮时容易破。煮糖圆的时间不宜过久,太久就会糊掉。
接下来,是烧腩肉。
猪腩肉主要是指猪腰窝上的肉,最大的特点是筋肉相连。与五花肉相比,多了一分嚼头,少了一分油腻,更适合与糖圆匹配。
选一块上好的腩肉,切成块后,以猪油炒香至表面焦黄。炒香之后的腩肉,筋会收缩,肉质不柴,口感极好,再加入金针菇干、茭白丝、豆面炒制片刻后,淋入姜汁和黄酒,加清水转小火慢炖。腩肉要稍微炖久一点,炖至将将酥烂却又完好成形时,汤汁最为醇厚。
调味后,将盛于一边的糖圆投入肉香四溢的锅里,煮至熟透,再撒上一把翠绿的小葱后,一道咸中有甜的腩肉烧糖圆就出锅了。
糖圆的历史悠久,虽然无法考证究竟起源于何时,但听老人们说,在他们幼时糖圆便已经是路桥的传统点心了。小时候,逢年过节,路桥人家家户户都会做一点糖圆吃,有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的美好寓意。
来源
台州文旅、台州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