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吴崇远通讯员周建国孙赫蒲陈侃文/摄
凌晨三点,大多数人早已进入梦乡,忙碌了一天的杭黄高铁也停止了运营。空荡荡的站台上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只留下一盏盏亮灯长明。
“呜……”一列黄白相间的火车打破了黑暗中的宁静,伴随着车顶的闪光灯“咔咔”四起,飞速向着黄山方向疾驰而去。不到十平方米的车厢内,几位工作人员正紧盯着电脑屏幕,分析刚刚拍到的照片画面。“这个点的接触网需要马上维修保养。”27岁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供电段分析员冯林佳指着一张图片说。
这些90后小伙子们是来为这条“最美高铁”做“体检”的。
钱报记者了解到,今天(2月26日)凌晨,铁路部门启用国产接触网4C型检测列车,对杭黄高铁提供电力的接触网等供电设备进行开通以来的首次健康检查。
整个体检历时3小时40分钟,共拍摄图片8万张、采集数据条。共发现6张隐患图片、记录39条报警信息。
接下来,数据分析人员将对所有图片逐一确认,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保障杭黄高铁安全运营。
运营两个月,千岛湖站“最热门”
要说眼前最“热门”的高铁,连接杭州与黄山之间的杭昌高速杭黄段(杭黄高铁)肯定排得上号。这条高铁打通了浙江西部至安徽南部间山水相隔的天堑,结束浙江西部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大大压缩杭州至千岛湖、黄山间的时空距离。
而且,这条高铁沿线分布着黄山、千岛湖、杭州西湖、富春江等一批全国著名旅游名胜,串起“名城、名湖、名江、名山”,沿线共有7个5A级、50多个4A级旅游景区,坐在车内,一路上尽是绿水青山,被网友誉为“最美高铁”。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从年12月25日开通运营至今,每天有超过70趟列车运载着旅客往返于杭州、千岛湖和黄山等地,仅大杭州范围内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四站的日均客发量就达到一万人左右。
要说这条高铁线上“最热门”的车站,非千岛湖站莫属。千岛湖站就位于千岛湖边,车站风景优美,门前小桥流水,又连接着旅游胜地。同时,千岛湖站是杭黄高铁全线除杭州东、黄山北两个首末站之外,唯一一个停靠所有车次的中间站,选择坐高铁来这里旅游的人不少。仅今年2月至今,千岛湖站日均客发量为人左右。
排名第二的是桐庐站。与千岛湖站不同,由于桐庐站距离市区非常近,因此以回家探亲、出差商务和城市通勤人群为主,今年2月至今,桐庐站日均客发量为人左右。
钱报记者跟随检测高铁电网:一晚拍摄8万张图片
高铁是以接触网上提供的电能作为动力的。这根长长的接触线也就是高铁运行的基础。一个鸟巢、一条彩带都可能导致接触网停电,导致高铁停车。如何提前发现这些隐患?这就需要定期为高铁接触网做一次“全套CT”。
今天(2月26日)凌晨,铁路部门启用国产接触网4C型检测列车,对杭黄高铁接触网等供电设备进行开通以来的首次健康检查。钱报记者也跟随铁路部门工作人员,体验了这些幕后人在夜幕下的辛勤付出。
昨天(2月25日)晚上9点,位于秋石高架旁的杭州东高铁综合维修基地内灯火通明。27岁的分析员冯林佳和25岁的工友黄正东早早登上了国产接触网4C检测车,将车上的装置开启,检查车顶补光灯和摄像头状态。
眼前的这辆检测车全身黄白色相间,犹如一位“黄医生”。车顶共设置了32个摄像头,每次巡检时以80公里时速对高铁接触网进行全方位、全截面的立体式拍摄、测量,同步传输到车内四台电脑显示屏上,辅以软件智能分析和人工核实确认,诊断设备隐患。“我们的工作就是为高铁接触网‘找茬’,这可不是玩游戏,眨巴一下眼就可能漏过一处隐患,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不影响正常高铁的运行,检测车只能选择在凌晨时分上线,晚上11点30分,行车命令下达,检测车从基地出发,沿着杭州东站驶入杭黄高铁,开始检查杭州东至千岛湖段公里的接触网、立柱、螺栓等情况。
随着检测车均速前进,接触网各个部位在32只“眼睛”的注视下,被看得一清二楚,一张张图片实时传输到车上的电脑中,屏幕上被快速“刷屏”,让人眼花缭乱。“在80公里的时速下,检测车平均每0.17秒就要拍摄一次照片,我们车上的两位分析师需要大致分工,我负责粗略看接触网异物等大问题,黄正东负责观察螺帽松紧等细节问题。”
对图片挑毛病,不像打游戏那么简单。“找茬对我们来讲是种能力,不光考验人的眼力,还考验人的业务能力,在这一张张快速跳动的图片中,要与健康的接触网对比,鉴别出健康与亚健康、不健康之间的区别,看得时间长了,都要流眼泪,所以眼药水是我们工作时离不开的伙伴。”冯林佳说。
一旁的黄正东点开一张多万像素的照片,把放大了十几倍,“你们看,这颗螺栓有点松了,高铁受电弓与接触网高速、高频次的接触,会导致接触网上原本紧固的螺栓松动,严重则会影响运行安全,所以每颗螺栓也是检查的重点,发现这些隐患后,我们要第一时间安排工区处理。”
今天(2月26日)凌晨3:10,检测车抵达千岛湖站,全程运行3小时40分钟,其间共拍摄8万张图片、采集数据条,共发现6张隐患图片、记录39条报警信息。
当然,体检不是靠那么几个小时粗粗一看就完成的,所有的图片还要拷贝回地面数据分析室,通过放大、拖拽、对比,更细致地进行诊断分析。钱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供电段数据分析室共有7名分析员,全部为90后。春运中,他们白天黑夜连轴转,每人每天要分析余张高清图片,确认个螺栓紧固状态。“我们杭州供电段管辖着杭黄、杭长、杭甬、金温等多条高铁线路,平均每三个月就要把这些高铁线所有的接触网设备照片查看一遍,确保每一条检测过的高铁都是安全的,让旅客们坐车更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