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小满。
最近有好几个姑娘来咨询。她们看了我之前的文章,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困境:不懂得如何爱自己。
实际上,“爱自己”这件事,很多姑娘都无法做到。
有的是已经发现自己不够爱自己,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有的呢,直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我是不够爱自己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
我从小一直生活在母亲的极端控制中,从穿衣吃饭,到各种选择上,很少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情。
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根本连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如何去爱自己。
在我前三十年的人生中,一共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父母充满天真的爱。我觉得只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对他们百依百顺,我苦一点,累一点都没有关系。我那时候想,即使我只有10块钱,但是我能够全部拿出给他们,那就是我最满意的生活。
但是,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对孩子还有其他的期待。
比如说,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且不说优秀的孩子能不能给他们带来物质上的回报,因为我见过很多本身经济条件很富裕,但是对父母却很抠搜的孩子。
但是,即便是这样,父母也希望孩子有出息。
倒不仅仅是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无私心态。
而是大多数父母都是普通人,他们自己在社会上受到一些委屈、不公平待遇,甚至被人看不起。他们急切地希望一个优秀的孩子能让他们扬眉吐气。
我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不仅仅希望我是那个能拿出所有孝顺他们的孩子。他们更希望我变得更有出息,让他们能够在亲戚朋友面前脸上有光。
我高考之后,没有读书,而是外出打工。虽然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但是,直到前几年,他们仍旧耿耿于怀,特别是当碰到以前成绩没有我好,但是却考上大学,有了一份比较稳定工作的同学的父母时,他们的表现出来的那种被人比下去的自卑表现得特别明显。
他们会一遍遍当着我的面,当着其他人的面,奚落我,当初让你好好读书,你看看人家什么样,再看看你自己混成了什么样。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孝心只是自我感动,也明白,一个人如果不能创造比较稳定的经济基础,你的父母也会嫌弃你。
虽然他们爱你,但是他们是有私心的普通人。他们的爱需要得到回报。
他们养育你,希望从你身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感情、经济回报,以及孩子创造的资本带给父母的荣誉感。
第二个阶段是有了孩子之后,我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情感放在孩子身上。
我的想象很美好,我要给孩子最好的保护、最大的自由。我常常对孩子充满感激,觉得她是我糟糕生活中的一点亮光。
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光是这些是不够的。
我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象过,假如我的父母不是现在这样,而是另外一个样子。比如,他们如果是有钱人就好了之类的。我一直觉得他们本来就是那个样子,没有什么好改变的。
但是,我发现女儿不是这样想的。
有一次,她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当老师呀。
我老老实实告诉她,因为妈妈没有上大学,所以没有资格当老师。
她虽然听不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态度,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她的失望。
当她跟我讲:某某同学的妈妈是医生,某某同学的妈妈是老师,她那种很羡慕的眼神,让我知道,孩子对父母是可以有期待的。
正是这两件事,让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把所有的情感放在亲人身上,是对的吗?
我一直把他们放在前面,那我自己呢?我有什么想法,我过得快乐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我对“我自己是谁”这个概念很模糊。
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我都沉浸在一种自我感动的投入中。
当我把感情和精力全部放在他们身上的时候,我是没有自我的。
我既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丢失了自我。
而且,当我无法在他们的身上获得等量的情感回报时,我会陷入自我怜悯中:
我真可怜,我付出那么多,他们都不爱我。
当爸妈觉得我不够优秀时,当我的女儿感叹我没有一个体面的职业时,我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会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白忙活。会对他们的反应感到愤怒,而完全忽视我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经历了这两个阶段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他们身上而忽略自己,不过是为了找一个“逃避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借口而已。
我并不是真正爱他们,毕竟一个人,不承认自己、也不爱自己,又怎么懂得去爱他人呢?
我开始寻找“我是谁”,开始思考“我真的爱你吗?”
01.每天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
最近,我一直在看一些名人传记。我发现大多数厉害的人的共同特点是:精力旺盛。
他们会为了自己的事业,孜孜不倦地工作。
而精力旺盛的前提就是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一切的根本。
我去年年底因为身体的亚健医院。医生也说不出我是哪里有问题,但是我自己总会失眠、身体各种疼痛。后来,偶然间我尝试了刮痧和艾灸调理,没想到效果非常好。调理之后,整个人变得更轻松了。因为身体好的缘故,心情也变得更加愉快。
后来我又跟瑜伽老师沟通,她告诉我一个方法,除了每天适当锻炼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每天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