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预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张学良夫妇舌尖上的夏威夷作家文摘报社
TUhjnbcbe - 2024/12/31 10:00:00

选自《名人与美食》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年12月16日,张学良和赵一荻夫妇乘飞机离开了幽居40多年的台湾,以“探亲”为名先前往美国西岸,再到夏威夷。张学良和赵一荻都是对饮食十分讲究的人,赵一荻还做得一手好菜。异国他乡的生活,还可以满足他们苛刻的饮食要求么?张学良夫妇的护理兼家庭厨师沈萍提供了张学良夫妇日常吃食的细节,从中也可以看到夏威夷华人的饮食风貌。

幽禁期间,赵一获在喂鸡。这些鸡下的蛋,成为他们山中生活必不可少的“营养品”

张学良夫妇的早餐既复杂也简单,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方式,面包和奶酪之外,一人还有一碗鸡汤卧鸡蛋。鸡汤在张家的用处太广了。赵一荻的舌头对味精尤其敏感,碰到了用味精的馆子都叫苦不迭,张家做菜提鲜就是靠鸡汤来完成。

赵一荻虽然因骨质疏松症亲自下厨不再方便,但她在菜式做法上给了沈萍不少指导。比如夫妇想吃一道“咖喱角”——那是起源于马来西亚的一种点心,在香港也很流行。它外面是面粉炸成的酥皮,里面的馅料用土豆泥、洋葱、鸡蛋、肉末和咖喱香料来混合,这就是赵一荻教给沈萍的。“张太太的要求是每个必须做得大小一致,摆盘方显得漂亮。”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台湾的家中早餐,面包、黄油,鸡蛋是自养的鸡下的

沈萍提到赵一荻的手很巧,对美食如何来做主意也很多。“在台湾时他们有一位姓黄的邻居,有一次黄太太过生日,张太太亲手烤了蛋糕送过去。”而那个蛋糕竟然没有用烤箱,就是用盆装着处理好的蛋液和面粉糊,放在火上慢慢烤成的。这其实对火大小的掌控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受热不均,很容易烤煳。

赵一荻祖籍浙江兰溪,张学良是东北人,在一南一北的口味调和中,赵一荻无条件地照顾先生的口味。“张太太不爱甜,也不喜欢蒜的味道,但是张先生喜欢,家里的饭桌上就有这些东西。”无差别的是,他们对西餐都很热衷。檀香山的中国城几乎能买到一切需要的原料,唯一欠缺的大概是张学良爱吃的东北酸菜。没有做出张学良惦记的酸菜饺子,也成为沈萍心里的憾事。

年夜饭准备火锅,有米饭和白菜,看来少帅胃口还不错

提起红烧肉沈萍便眉飞色舞,她比画了一块1厘米宽,2厘米长的大小:“这样的红烧肉张先生能一口气吃掉8块,而且几乎只吃肥肉不要瘦肉。之后还能吃,只是张太太不许了。”

张学良爱吃红烧肉是很早的事情了。还是在沈阳时,中国银行沈阳分行总经理卞福孙请客,家厨做了一碗红烧肉端上来,张学良对味道赞不绝口。赵一荻看出先生的心思,便说要以帅府家厨做交换来试探。家有良厨是身份显赫的象征,张学良明白这样夺人所爱不妥。于是后来他又给卞福孙写了一封信,提出很想再吃一次红烧肉,只是要借家厨一用。三番五次请求,卞福孙当然明白,干脆将家厨赠予帅府。这名家厨跟随张学良夫妇辗转各地,但终于没能来到美国。沈萍做的红烧肉能让张学良一下吃下8块,滋味应与当年相差无几吧。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夏威夷的剧院里看戏

到年,是张学良夫妇刚来夏威夷的前两年。两位老人的精神状态都好,也经常在外活动。下馆子就是一个重要项目。

京苑酒楼算是在夏威夷最早开张的风格正宗的粤菜餐厅。老板王廷炽记得张学良夫妇是这里的常客,不仅他们每次坐的座位固定,点的菜式也基本一样。每次来,张学良有几样必点:鱼翅羹、琵琶豆腐、烤鸭三吃和干烧伊面。如果赶上午餐时间有粤式茶点可以选择,那就外加虾饺、叉烧包和烧卖三种。难得的是,他们还保留了点心推车的古旧方式,推车走到眼前,点心的成色一目了然,是最妥帖的点单方式。这即使在香港,也不算常见了。

晚年张学良和赵一荻

夏威夷的八年,是张学良一生中彻底自由的时光。美景、美食,又有爱妻相伴身旁,一切都很平静美好。沈萍还讲了张学良的另外一个爱好,就是逛超市。“去买冰淇淋吃,以及挑选各种玩具。他喜欢在兜里塞满玩具,遇见小朋友就送给他们。”半个多世纪的与世隔绝,让张学良对阳光的、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事物充满渴望。夏威夷正是在这些方面,给了他心灵的慰藉。

晚年张学良依然童心未泯,吃完还不忘俏皮

责编:谢小真

审校:娜拉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学良夫妇舌尖上的夏威夷作家文摘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