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食品视界作者:秋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种疾病也呈多发态势。与一些明显的疾病相比,还有一种健康问题一直困扰我国广大百姓,这就是亚健康。据权威人士透露,我国76%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按照全国13.7亿人的基数计算,我国有10亿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疲劳的女白领保健食品在缓解亚健康、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0亿多人为亚健康人群,这对于以保健食品为代表的健康产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健康产业规模相对偏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仅为5.3%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已进入寒冬,不仅产业发展速度放慢,甚至有的保健食品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到了揭不开锅的困难地步。
保健食品一端是对保健产品和健康服务的巨大需求;另一端却是健康产业规模偏小,满足不了有效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健康产业拿什么来促进国民健康呢?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健康产业又该如何破局,做大做强,造福更多的民众呢?这些都是值得健康产业人士深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健食品说保健食品产业发展速度放慢,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网络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网络销售额的变化可充分反映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势头。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阿里渠道的监测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保健食品销售额91.8亿元,同比增长51.7%。而今年前5个月,国内保健品销售额增速连续下滑。今年上半年,保健品销售额为92.2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8个百分点。另外,有的上市企业发布的今年半年业绩报告也显示,其保健食品的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都呈下滑态势。
保健食品坐拥10亿多明显的消费者,保健食品产业发展速度为什么还会放慢呢?据食品行业分析人士称,这主要与保健食品产业多年来的发展模式有关。在保健食品行业,一直存在虚假宣传、违规添加、违规直销甚至非法传销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伤透了老百姓的心。
以虚假宣传为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范围。如某种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是抗氧化,厂商为了吸引更多客户、提高销量,便扩大宣传范围,除了宣称该产品的抗氧化作用之外,还宣称能够改善睡眠、促进泌乳、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等,恨不得把所有的保健功能都带上。二是违法宣传保健食品的治病功能,将保健食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神药。
保健食品原料桑葚以上两种情况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1.被误导的消费者吃了超范围宣传的保健食品之后,没有取得多种保健效果,造成了经济上和情感上的双重损失。2.有的消费者被不法分子所欺骗,将保健食品当药吃,医院看,因此耽误了病情,导致病情恶化。很多消费者在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之后,非常愤怒,便认为保健食品没有作用,是骗人的物品,不再相信保健食品,并将这种情绪传递给更多的亲朋好友,导致保健食品在很多人眼中都成了过街老鼠。
年年底,一篇题为《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的文章出现在自媒体上,指出权健虚假宣传的问题,在食品特别是保健食品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再次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保健食品的违法经营领域。之后不久,对权健公司涉嫌传销和虚假宣传的行为,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
权健事件爆发之后,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针对保健市场乱象整治的百日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打掉了多个非法宣传、非法生产和销售保健食品的违法犯罪团伙。但随着多个案件的曝光,广大消费者在惊喜的同时,也表示出担忧:原来在我们的身边还隐藏着这么多的保健品骗子,看来,以后不能轻易买保健品了。也就是说,对于保健食品的不信任,公众并没有因为百日行动的开展而减少。
保健食品消费者的不信任度增加,导致许多保健食品的销量大幅下滑,以至于出现有的直销型保健食品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保健食品产业进入寒冬,是很自然的事情。
保健食品产业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保健食品从业者中的不良人员造成的。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保健食品企业要想从困境中走出来,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野蛮生长的方式,重新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一要生产优质的产品,千万不能在保健食品中掺假,更不能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用物质。二要如实宣传,不能再用虚假宣传的伎俩来欺骗消费者。做好这两点,才可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