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6日,“身心健康冥想,中医养生自愈”健康沙龙在上海园林格兰云天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健康沙龙由全球EMBA联盟、禅修与健康平台主办;EMBA大健康生态联盟、宜心中医、CDMS专家服务平台协办;上海盟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红瓜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健康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据中国卫生系统的资料统计,年我国精神类障碍患病率为9.32%,焦虑症患病率最高,为4.98%,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根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心理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年心理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心理健康类疾病成了我们身边的常见病,如同感冒一样随时可见。目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每五例死亡中有二例死于心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患病人数3.3亿。而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21.7%,明显高于对照组(10.4%)。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万病从心起”,这个“心”指的是人的情智、情绪、心态,这种不平衡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传播健康、传承文明。本次健康沙龙汇聚健康领域的专家明师,我们一起走在传播健康的大道上,为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全球EMBA联盟创始人张向阳先生在活动致辞中谈到:据《中国企业家健康绿皮书》的有关检测数据显示,企业家有一半以上显示有“过度疲劳”和“慢性病”等健康问题,70%企业家可能存在心血管隐患。本次健康沙龙从身心健康、人生境界、彰显智慧等不同层次为大家带来健康的收获。崔东红教授分享《冥想与身心健康》崔东红教授,美国耶鲁大学精神病遗传学博士后,复旦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博士。目前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精神病基础与临床(CSNP)常委/秘书长、国家重点研发精准医学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精神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世界是心的倒影”,当心乱了,你所看见的“世界”就乱了。崔东红教授从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证为大家分享《冥想与身心健康》。崔教授的团队目前还未公开的重要研究方向是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治疗最严重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等,目前已尝试三十多例,获得了可喜的效果。从营养代谢、肠道菌群到心理重建的各个综合方案中,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症状,安排不同的冥想内容,平均二个月内完成治疗,摆脱药物依赖。冥想作为一种古老东方心智训练及疗愈方法,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冥想是通过“止”和“观”的精神训练达到身心和谐、安定、觉醒的状态。冥想分为“止”和“观”,止即止息,包括身、语、意三方面的止息。主要是止息妄想,想要达到止心不乱的禅定。观是高度觉醒的观察、关照、观修,包括对外界、自身、内心的观察、关照。冥想的作用是调理机体、改变人格、精神成长。崔教授的团队科学探索长期冥想对中枢和外周的影响、冥想对精神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疗愈身心健康。汪永琴女士分享《践行“断舍离”,获得身心安宁》汪永琴,律师,E盟平台发起人、禅修与健康发起人。毕业于临床医学、法学、同济大学EMBA。生命科学的践行者与传播者。“空言一丈不如实行一尺”,学习重要,实践更重要。本次活动的发起人汪永琴女士,不仅具有很强的学习力与执行力,她身体力行践行着健康传播。她是一位律师,有着律师的严谨性与原则性,她毕业于临床医学、法学、同济大学EMBA,同时又是生命科学的践行者与传播者。她用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感悟为大家分享《践行“断舍离”,获得身心安宁》。汪律师从物质层面的断舍离、情感层面的断舍离、气脉层面的断舍离、彰显真善美四个层次阐述断舍离。断是断不需要的人事物;舍是处理掉不需要的东西;离是放下对物质的迷恋。这是一种对生活和情感的态度,保持独立,适度拥有,不浪费,活在现在,不执著。始终保持着友善、同情、快乐、从容地对待所有的事物。对自己、对他人合理的宽容,就是从容。在生活中保持着觉知,觉知是让我们的身心保持安宁宁静的重要方法之一。用感恩的心对待万事万物,感恩一切。调理身心的内在风水,保持正念,正大光明,化腐朽为神奇,化烦恼为道用,以万物为师。并通过皇冠瑜伽、茶道、禅舞的持续学习,调节身心、调理气脉,达到身心的和谐。炎炎夏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