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朵图片:来自网络01婆婆和儿媳真的能亲如母女吗?还记得第一次去男友家见准婆婆的时候,她满脸堆笑,反复地说着一句话:“以后会把儿媳妇当亲闺女看待。”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承诺”的时候,我心里是窃喜的。尤其是从小到大看到母亲在奶奶那里受了太多的委屈,满心以为自己不会步母亲的后尘,那些窃喜,或许就是人性的自私处。后来,未来婆婆又不止一次地强调着这句话,当着我的面,张口闭口都是“疼爱”,订婚时候,当着我父母和亲戚的面,也说不会让我受任何委屈。天真的我,还真的把这些漂亮的承诺当了真,一度以为婆婆和儿媳真的可以亲如母女。相处久了,我才发现,婆婆是不可能把儿媳当成亲闺女看待的,尤其是那些本就有女儿的婆婆。也许,结婚前,为了尽快促成婚事,她才会放下身段,言辞恳切,结婚后,目的达到了,也就不需要伪装了。曾经以为婆婆给我买漂亮又昂贵的衣服,是真的疼爱,结果,才发现,她是为了让儿子更有面子,并且直言我此前的装扮上不了台面,给她儿子丢尽了人。就连吃饭的口味,家具的陈设,都得以她儿子的观点为主。因而,在这个世界上,婆婆永远不会把儿媳当成亲闺女看待,也许,你会觉得某一刻,婆婆是真心为你好,可事实上,她也只是看在儿子的面子上,所谓的对你的好,都是有代价的,需要你日后双倍或者多倍偿还。02《双面胶》里的胡丽鹃和婆婆的相处日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原著里上海女人胡丽鹃嫁给了东北男人李亚平,不图对方的财产,仅仅为了一份感情,严格意义上来说,她属于下嫁。一般来说,女人下嫁的结局,都不会太好,因为太容易得手的东西,男人不会太珍惜。胡丽鹃对东北婆婆的第一印象极好,她跟着李亚平回了一趟老家,婆婆热情款待,还夸赞她漂亮懂事,当着儿子的面,故意抬高胡丽鹃,让胡丽鹃欣喜不已,回到上海,当着亲爸亲妈的面,夸赞起了婆婆,还说自己不要亲爸亲妈了。可事实上,这是婆婆抛掷出的迷雾弹,故意迷惑胡丽鹃的。一般来说,婆媳第一次见面,都会有所收敛,甚至有些虚伪的意味,一旦日后相处久了,真实面目也就暴露了出来。胡丽鹃和东北婆婆的第一场较量,就是因为一盘被切成了28块的红烧肉。自打婆婆来了后,每天都是白菜炖粉条,还有各种剩菜,李亚平加班不回来吃饭,婆婆更不会准备新菜,直接拿上一顿的剩菜对付。对此,婆婆给出的解释是“家里没人,用不着吃新菜,太浪费了”,难道她不是人吗?难道亚平爸不是人吗?儿媳妇胡丽鹃一个大活人站在她的面前,难道不是人吗?很显然,她根本没把儿媳妇当成人来看,更别提把儿媳当亲闺女了!03饭做出来,不就是给人吃的吗?李亚平妈难得煮了一回红烧肉,而且这份红烧肉,还是前一晚半途被熄火的红烧肉,说白了,这份红烧肉,就是李亚平的专属。胡丽鹃本就嘴馋,再加上一连大半个月都被婆婆煮的白菜炖粉条搞得饥肠辘辘,这下更馋了。红烧肉一上桌,她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品尝了起来,虽然口味不如她娘家爸做的好吃,但胡丽鹃还是吃得津津有味。然而,胡丽鹃并不知晓的是,她的吃相,引来了婆婆的不满。从坐下开始,婆婆的视线一直集中在胡丽鹃的嘴巴和筷子上,胡丽鹃每叨一块肉,婆婆在心里都要默念一个数字。当然,婆婆的嘴上也没闲着,敲敲自己满是白米饭的碗边,提醒胡丽鹃吃大米饭。后又直言:“妈不吃,妈不馋,妈少吃一口,我儿子就多吃一口,这是当妈的心。”说完这话,婆婆还故意当着公公和亚平的面只扒白米饭,把亚平夹到她碗里的肉,又夹回到了亚平的碗里,两人为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肉,拉扯得像打架一样。什么是当妈的心?如果真有这么无私奉献的精神,连大米饭也别吃了,全塞到儿子的嘴里,靠吸取氧气续命得了。04而婆婆把碗里的肉夹回到儿子李亚平的碗里,就是为了给儿媳做一个表率,旁敲侧击,让儿媳胡丽鹃日后也能和她一样,拿出奉献精神,事事紧着男人吃。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她果真一块肉都没吃。说实话,我不信她不想吃,说白了,她就是故意立牌坊,这样的婆婆最为可怕。诚如胡丽鹃所言,我感觉婆婆是童养媳出身,那种可怜巴巴相,以折磨自己为快乐,苦行僧都不如她那么苦,光干活不吃饭,我都不晓得她是怎么活下来的,她就是绿色植物,照点阳光就完成光合作用了,要么就是练邪功,辟谷。因为这盘红烧肉,婆婆不止一次地在儿子李亚平面前强调儿媳的自私,就连泡花茶,也区别对待,如果是儿子李亚平要喝的,她就拿出从老家带来的珍藏的枸杞和白菊,如果是儿媳喝的,她就开始嘲讽儿媳是个大水壶,天天就知道吃喝。双标到如此地步,还敢说要把儿媳当闺女看待?设想一下,如果是她亲闺女李冠华多吃了几块红烧肉,婆婆会这般不依不饶吗?又不是吃不起红烧肉?买不起枸杞和白菊?至于这般计较吗?婆婆永远不可能也不会把儿媳当亲闺女看待,读懂并谨记这个道理,女人也就明白该如何处理家庭关系了。-完结-你觉得婆婆会真心把儿媳妇当成亲闺女看待吗?欢迎留言讨论。